內窺鏡簡介
一、內窺鏡是干嘛的?
內窺鏡是無損檢測領域常見的一種設備。說來有趣,和超聲技術一樣,內窺鏡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遠比工業方面要早,發展到現在,已經相當成熟,下面的簡單介紹希望能留給各位一個初步的印象。
“內窺”,顧名思義,就是向內“偷看”——肉眼無法直接觀察。我們首先想到的應用就是孔、管的探測,實際上遠非如此,容器內部、器件的夾層(可不一定非得是封閉的、圓筒類的,有時即便是開放式,只要人探不進頭去,就可能需要使用內窺鏡觀察)。比如,機械加工中的鏜孔、管道、容器(罐體)、狹窄空間。
*常見的應用出現在這些行業:特檢行業(電廠、鍋爐):定期檢測氣輪機和發電機大軸中心孔表面是否有傷痕和應力腐朽裂紋。檢測主蒸汽管道、除氧器、聯箱等壓力品焊縫內表面焊接質量,是否有較嚴重的焊接缺陷。在大修時檢測汽輪葉片、護環和應力集中部位是否有微裂縫。石油化工:用于檢查工藝管道、壓力容器、反應釜、熱交換器等焊口內表面焊接質量,應力腐蝕裂縫和內壁化學腐蝕等缺陷。航空航天:用于檢查渦輪發動機葉片和護環有無損傷比傳統的手摸檢查更準確、更高效。船舶:用于檢查鍋爐、氣輪機、柴油發動機管道。汽車維修:氣缸內部的各種故障,如積炭、異物等,同時還可用于水箱、油箱、齒輪箱的檢測、診斷。
二、內窺鏡都有哪些類?
通常都這么分:剛性內窺鏡(也叫硬管內窺鏡)、纖維內窺鏡(或者光纖內窺鏡)、電子內窺鏡。不管哪一類,都有三個部位:探頭、傳導(包括圖像傳導和照明傳導)、監視觀察。
剛性內窺鏡的探頭和傳導都做在一個硬管內(通常是不銹鋼管),其圖像傳導往往由一組透鏡來完成(現在也發展到石英纖維來導圖),而照明傳導由導光纖維完成(也有使用LED照明的,就像THI100的照明一樣)。顯然,這種內窺鏡的長度受限制、并且只能探直管或直孔,好處在于,它可以做得很細(使用石英纖維的話),已經出現小于1mm的管了。
纖維內窺鏡由一束圖像光纖和一束照明光纖分別完成導圖和導光的工作。因此,探頭部位是可以彎曲的(通過鋼絲,像提線木偶一樣,在手柄處拉動鋼絲、拽動探頭左右擺動或者是四向擺動)。整個傳導部位就是使用金屬網管等將兩束光纖包裹起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內窺鏡可以做得更長些,也可以探彎孔,而且還可以通過擺頭來實現對側面的探測。但是還有一些問題:光纖束的傳導有衰減(所以長度還是有限,超過10m時效果難保證)、光纖的斷裂無法修復(斷的纖維越多,圖像和亮度就越差,要想更換,就要連探頭和傳導部位整個換)、*多只有四向擺頭,無法滿足管道環形焊縫的覆蓋探察,而且經常擺頭也容易導致鋼絲折斷。
電子內窺鏡是成像至CCD耙面上,然后CCD再把光像轉變成電子信號,把數據轉送至視頻內窺鏡控制組,再由該控制組把影像輸出至監視器或計算機上,這樣經過圖像處理器便可“重建”高清晰度的、色彩逼真的圖像。電子內窺鏡的出現,使圖像質量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三、電子內窺鏡又有什么區別?
按照結構分類:
一類為CCD在探頭前部,視頻處理在探頭后部,它的優點是探頭直徑可以很小,但缺點是長度會受到限制。另一類是CCD和視頻處理都在探頭前面,它的優點是線纜的長度不受限制,可以按照客戶要求定制,但缺點是探頭頭部直徑過大,影響探頭進入部件的有效工作范圍。
按照照明方式分類:
一類采用LED發光管照明,傳輸電信號,它的優點是線纜的長度不受限制,但發光亮度不如冷光源。另一類采用光纖照明,光源在控制箱內,它的優點是發光亮度高,但缺點是長度受限,易損易斷。
按照視角方式分類:
探頭可分為前視和環視兩種。前視:觀察窗位于探頭前方,視場角150°,調節CCD位移,實現電動調焦,可以觀察前方有無異物或缺陷;環視:觀察窗位于探頭筒壁側面,利用懸掛動圈方式實現電磁調焦,通過微型馬達及滑環結構實現無角度限制任意旋轉,可以觀察內壁有無缺陷。它們的優點是長度不受限制,但缺點是探頭直徑過大。
四、時代TBS-N視頻管道內窺鏡有哪些特點?
1,首先可以明確,TBS-N使用CCD頭、LED照明,因此,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管道或容器探測——需要較長的探測距離、管道的口徑不會太小(不小于23mm)。對于機械加工中的孔的探測,應選用TBS-F系列為宜。
2,TBS-N的各種匹配探頭都是電動調焦的,即,探頭深入管內,如需使圖像清晰,只要在手持顯示控制器上進行調焦,不必將探頭拉出來、對探頭進行手動調焦。
3, 大家可能都會拿徐州系的廠家來比較。單就視頻管道內窺鏡而言,TBS-N的差異化還是比較明顯的:無論是麥科特的MVE/MPE、還是富蘭肯的DNJ,都是先在一個8〞或10〞的工業監視器上(大小類似于我們磁軛探傷儀的交流發生器)顯示圖象,如果想要存儲攝錄,必須再使用圖象轉接卡接到另外一個液晶顯示器上去處理。而TBS-N直接在一個液晶屏的手持顯示控制器上(體積類似TT500)就可實現監視、存儲攝錄、電動調焦、PC通訊等功能,非常方便現場或野外使用。以下幾個圖可以說明問題: